您好!欢迎访问青岛清永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79327227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微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价

微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价

更新时间:2020-02-13      点击次数:1687

一、初始检测阶段对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
1、对生物污染现状与程度的判断
采用直接和间接的生物污染监测方法采集样品以对污染现状与程度作出判断时,应注意以下重要因素:
(1)足够量的采样样品资料资料及其均一性,如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时,应关注其稀释的精确性。
(2)各种不同的活性粒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采样过程对其成活与恢复的影响。
(3)从受控环境或危险区的各个科学选定的采样点取得微生物污染数据。
(4)所采用的培养技术与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5)分析方法的选择(定性或定量的估算)。
2、生物污染数据采集
为了得到合适的目标值,在初始监测阶段,一般都要经历一段对受控环境内活性粒子频繁采样的过程。随着对生物污染情况和规律的了解,其采样频率可适当下降。根据上述初期采样的结果,结合受控区域或危险区域的使用要求,由用户对各区域设定适当的目标值,再根据目标值导出报警值和行动值。这些值并非就此固定不变,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更大量的监测数据的条件下,在认为必要时作出适当调整。
3、生物污染计数技术的验证
每项日常使用的计数技术及估算方法都要经过验证。验证计数方法应考虑以下内容:
(1)所关注的活性粒子类别及其预期值。
(2)所选择的培养基是否具备维持活性粒子生长和确保恢复的能力。
(3)对于选定的培养基所选择的培养条件是否保证活性粒子充分生长。
(4)所选择的培养时间是否足以让合适的采样品显现出可靠的活性计数。
(5)采用依据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估算活性单位的可能性。
4、记录与存档
完整的记录与存档是生物受控环境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以下一些方面都应从归档的材料中找到:
(1)检测方法、程序的议定文件。
(2)所用仪器的所有常规或定期检查、标定记录和证书。
(3)原始观测、计算、推导的数据和后报告的记录。
(4)记录中必须有实施采样、准备、测试、评价和撰写报告的有关人员的姓名及签字。
(5)所有保存在计算机中的资料均应有备份,以防丢失。
二、日常监测阶段所得生物污染数据的估算与评价
日常监测工作中,除去例行的采样数据、采集记录与评价外,与初始监测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以统计的观点、趋势分析和控制图示等方法对微生物数据予以评价。这方面的要求对用户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从国外的观点来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污染控制目标的实现。
1、在日常监测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采样所得的样品必须有清楚的标识,保证样品与其结果对应无误。
(2)在微生物采样的同时,空调净化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室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参数应予以记录。
2、数据记录体系
统计与趋势分析都需要依赖数据的积累,因此数据记录的体系与方法十分关键,不同的记录模式将影响数据分析的效率。为此应开发并采用能够明确无误记录与归纳处理数据的文件体系或软件,其中应包括:
(1)原始数据。
(2)记录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目录。
(3)实验室文件或计算机资料的名称与位置。
(4)利用工作手册、计算机或其它适当手段记录下的各种测试结果、计算机结果或其它相关信息。
(5)突出异常样品值的标准方法。
(6)对结果作出修改处的说明与审定。
(7)对测试结果、计算结果与报告进行记录、核查、纠正、签字等应遵循的程序。
3、数据的统计归纳
对生物污染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之前,特别是在记录有大量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必须先将数据整理简化。为使测试数据的主要特征清楚或数据分层,既可用定性方式,即将测试结果分组,形成各种频度的表、图,也可用描述性的统计资料来达到这个目的。
统计方法所适用的数据,可以是单独测试的结果,也可以是具有某种特殊特征要素的数量计算。
对于所用统计方法,应有相关的文件依据及验证该方法所采用的统计方式。
4、从统计学角度对微生物数据的评价
日常监测工作是要从测试样品的结果推断危险区域微生物的数量。这种推断确实免不了存在风险,因为样品有可能并未准确的反映所采样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浓度,所以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概率分析法,将这种危险量化,并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5、趋势分析与对照图
单个样品的数值,其意义通常不充分,这与微生物测试方法仍存在较严重缺陷造成微生物采样数据的高度变异性分不开。因此,以图表或其它形式给出某个时间段或某个时期所采集的数据,有助于辨别偏离实际趋势的采样偏差,或显示出已发生的明显变化,为判定是否仍处于生物污染规定的偏差范围内提供信息。
三、沉降测值与浮游测值的关联
生物污染控制区、生物洁净室的检测、监测项目中,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沉降值与浮游值都被列为重要的测定数据。从概念上来看,空气中悬浮微生物浓度大,浮游微生物测量值必然高,沉降测量值也高。反之,空气中浮游微生物浓度低,浮游值与沉降测量值也都低,说明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在许多医院等场所,就是通过测定沉降菌的数值,以推算空气中浮游菌的浓度,那么究竟其间的定量关系是否存在,分析如下:
1、沉降菌与浮游菌的奥式换算公式
在面积为100Cm2的培养基表面上,暴露5min时间所沉降的微生物数约等于10L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数。该关系可用下式表述:

式中,C为空气中的悬浮细菌浓度,CFU/m3
      A为培养基面积,cm2
      t为暴露时间,min
      N为菌落数,CFU
奥式公式计算例题:
某个直径D为9cm的标准沉降菌采样平皿,在被测环境的空气中暴露1h,经37℃、48h培养后计数,在平皿上观测到10个菌落生成单位,该环境空气中的菌浓计算如下:

空气中菌浓也可认为是浮游菌测值,与沉降菌测值之间的比值K为:

2、美国宇航局标准中不同洁净环境的浮游微生物量与沉降量
美国宇航局标准NASA 5340II中,对不同洁净级别的生物洁净室的分级限制,反映了该标准对空气中菌浓与沉降菌测量值之间定量关系的看法。
NASA 5340II标准关于生物洁净室分级如下表所列: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把沉降微生物量换算到¢90mm标准双碟培养平皿,暴露时间1h,NASA 5340II标准给出的各个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其浮游量(CFU/m3)与沉降量(CFU/¢90.h)的比值十分接近,平均值约为7.17。
与上述奥式公式计算例题的数据对照,同样沉降菌的测量值为10CFU时,按NASA分级标准提供的数据作推算,浮游菌浓度为71.7CFU/m3。
3、其它国外标准所反映的浮游值与沉降值的关系

下表为欧洲《联盟药品生产管理规范》(EU GMP-1998)所规定的生产环境标准:

上表中沉降菌换算成1h的测量值,B、C、D各级分别为1.25、12.5及25CFU/(¢90.h),B、C、D各级的浮游菌与沉降菌的测值均为8,与NASA 5340II给出的比值相近。
从某种意义上说,沉降菌的测量值的大小也反映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大小。但严格来说,它的测量值与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浓度并无固定的关联。在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沉降测值与空气中微生物浓度的比例可能变化在很大的范围内。


 

青岛清永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重庆中路878号
邮箱:116632670@qq.com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