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岛清永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79327227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11大“海绵城市”奇迹 青岛位列其中

世界11大“海绵城市”奇迹 青岛位列其中

更新时间:2016-07-18      点击次数:1291

近年来,武汉、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    
英国:建立雨水回收系统    
一直以来,英国*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过《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间接促进家庭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在2006年至2015年间,英国*针对新建房屋设立1到6级的评估体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达到3级以上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而其中zui重要的提升等级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统。2015年之后,英国*为更有针对性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要求单一住房单元的居民每天设计用水量不超过125升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这一规定也要求开发商和居民更加积极地在家中建立雨水回收系统。    
在重视家庭雨水回收利用的同时,英国也在大力推动大型市政建筑和商业建筑的雨水利用。当前大伦敦区zui为典型的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公园周边居民的每天人均用水量也下降至105升,远低于伦敦地区的平均水平144升。    
荷兰:雨水倒灌成就鹿特丹排水系统    
欧洲zui大的海港城、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素有“水城”之称,其海拔低于海平面,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但是,这座已经和洪水斗了上千年的城市,虽然常常遭遇暴雨,却鲜有水漫金山式的泽国景象,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排水系统。    
1953年,荷兰成立了专门防洪的水务委员会,并不断提出“水广场”、浮动住宅等富有创意的方案来应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水问题”。在鹿特丹市中心,“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休闲的广场,而当暴雨来临时,“水广场”则可瞬间变身,成为一个防止积水的排水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的水池就像一张循环往复的网,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据悉,在随后的几年里,鹿特丹城将建造超过25个“水广场”。同时,为了从源头上对降雨进行分流和吸收,该城铺设了透水性能好的砖块,并根据一定坡度向周围绿地透水。实施多年的屋顶绿化方案更让屋顶发挥了吸水海绵的作用,减缓了雨水进入。    
法国:巴黎的排水系统享誉    
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排水系统zui为复杂的城市之一,其前后历经126年时间才修建成功的排水系统目前总长达2347公里,远远超出了其地铁系统的规模。除规模庞大外,其设计和管理也极为周到。城区下水道均建于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管道采用多功能设计理念,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如此宽大的排水系统,不仅有利于快速排水,还有利于电力、通讯设施线路的布局。凭借着发达的排水系统,巴黎可以从容应对大到暴雨。由于设计合理,整洁美观且规模宏大,巴黎的排水系统享誉世界,已经成为代表性的景观,每年有10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韩国:首尔重塑水环境    
根据韩国首尔市的统计数据,1962年首尔市的地表不透水率仅为7.8%,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率已经高达47.7%。与之对应的是,首尔市1962年降水总量中通过地表排出的比例仅为10.6%,而2010年这一数值已经增长到51.9%。地表排水比例的提升使下水管道等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还带来了包括地表水蒸发减少、城市热岛化、地下水水位下降、河川干涸、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或洪水等许多复杂问题。    
城市水循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不断升级迫使首尔市*下决心从制度上保障城市水循环的改善,并于2013年10月底发布了《建设健康的水循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50年大气降水地表直接排出比例下降21.9%,地下基底排出增长2.2倍,使年平均降水量的40%成为地下水的推进目标。该规划的实质就是发挥土壤如海绵似的吸水、储水作用。为此,首尔市提出了5方面的解决方案:一是以*为先导,改善地表透水状况。首先在沥青、花岗岩覆盖的道路两侧修建绿化带,同时使道路地形便于雨水的自然渗入,分阶段地将路边人行道和停车场的不透水地砖更换为透水地砖。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首尔市将确保人行道等设施的透水性列为义务性措施。二是引导城市拆迁改造工程优先考虑水循环恢复。首尔市规定,未来针对老旧小区的拆迁改造工程在设计审核阶段,主管部门必须首先和水循环管理部门对方案进行事先商议,有效降低城市开发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三是扩大雨水利用设施的普及率。首尔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积极通过媒体宣传雨水的利用价值,引导市民提高水循环意识,提高雨水在城市农业和景观中的使用率。四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循环城市建设。首尔市选定几个生活小区进行水循环改造,包括铺设透水地砖、建造雨水花坛、设置雨水收储设施。五是加强水循环技术研究和制度建设。包括水循环的实地监测体系、水循环技术和改造模型的研究。
日本:东京“地下宫殿”吐纳急雨    
19世纪末,人口日益增多的东京因为没有下水设施引发霍乱,导致5000多人丧生。这推动了东京修建了*条近代意义的下水设施——神田下水道,此后,东京逐步完善其地下排水设施,从1908年东京公布下水道的基本计划到1994年,东京地下水道普及率几乎达到。目前东京都23个区下水道总长度约1.58万公里,相当于往返东京与悉尼的距离。下水管道的直径从25厘米到8.5米,有的管道空间可以放进一个两层楼的别墅。但仅凭下水道,并不能完*东京的水患。目前,这一有着1300万人口的*城市应对集中暴雨的“法宝”是“下水道 地下蓄水池”。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地下储水设施来应对集中降雨,公园、小学和家庭等容易积水的地点都建造有不同大小的地下蓄水池。其中zui为大型的有四个,其大小可用“宫殿”来形容。这种“宫殿”级的地下蓄水池从1980年后开始设计施工。在突降大雨时,如果下水道的水位急剧上升,雨水将自动流入这些巨型蓄水池,以缓解下水道的压力,防止内涝。而如果雨量减少,下水道水位下降,蓄水池内积蓄的水又将自动回流到下水道。急降暴雨时,这些巨大蓄水池能很快“吞掉”大量的雨水,位于东京江东区的一个大型蓄水池一次可存储2.5万吨的雨水。地下蓄水池的存在,有效减少了地面被淹的几率。不过,在东京地区雨水控制设施中,zui为的还不是市内的蓄水池,而是位于东京外围琦玉县春日部市的“东京外围排水系统”。该系统被称为世界规模zui大,深埋地下五十多米、全长6.3公里。系统由五个巨大的圆柱形蓄水坑、宽度达10米的输水管道,以及更为巨大的“调压水槽”构成。该设施也供蓄水之用,59根巨型大柱子,撑起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面积达13806平方米,长177米,宽78米,高18米。    
德国:柏林综合系统蓄水排污    
柏林的下水管道分为两种,即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整个排水系统的目标是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同时可蓄积雨水,合理利用废水,节约水资源。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柏林全市还有160多个紧急排水口和暴雨溢流口,它们分布在几条运河边上。除此之外,整个柏林有1000多个水库和蓄水池,能够蓄积90万立方米的水。当降雨平息后,这些蓄水池多余的水就可以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为了防止污水雨水一起排放的合并式下水道在暴雨时溢流,设计者在此类型下水道沿线设立了蓄水和防溢流设施——明沟,明沟被建成模拟天然河道造型,当大雨降临时,这些明沟就能存储大量雨水,等到降雨停歇,再通过水泵将这些水抽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除了在地下设施上下工夫,柏林市政建设者还利用地上景观减轻排水压力,将部分公园做成起伏的地形和人工湿地,并鼓励社区建立利用雨水的景观和人工湖。
美国:纽约“爱护”下水道污水必须过滤    
33岁的美国探险摄影师史蒂夫·邓肯日前在纽约下水道中进行了一次探险。邓肯到达的地方,隧道宽敞,水流平静,好似地下迷宫。那么,这座“地下迷宫”到底是怎样的?在纽约这个暴雨成性的城市,它是否有足够的担当,确保雨水畅通下行,不在路面形成积水?纽约有14座污水处理站,每天可以处理13亿加仑(约合490万立方米)的污物和废水。在污水处理站,污水一开始流过类似巨大金属梳子的机械过滤屏。过滤屏截留下大的污物,以免它们损坏处理站的设备。然后,初步过滤的污水被引入沉降槽放一两个小时,淤泥和重物沉降在槽下,轻的物品,比如塑料和油脂,就会漂浮起来。沉积的重物会被进一步分离,各种食物渣子会被直接传送到垃圾填埋堆。其他的废水将会经过化学处理,去掉可能携带的细菌,然后加入氯气,排入纽约哈得孙河。在沉降槽中截留下来的一些淤泥被转入巨大的蒸馏器中,高温烘烤3个星期。在这个过程中,细菌对淤泥进行生物降解活动。zui后,大部分干燥的淤泥变成一个个球状物,被当作生物肥料卖掉。纽约14个污水处理站,每天能生产1200吨生物肥料。    
瑞士:雨水工程民众参与    
瑞士是世界上zui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可谓是世界上zui节省的国家之一。瑞士并不缺水,境内湖泊众多,有1484个,zui大的日内瓦湖面积约581平方公里。但瑞士*一向提倡节约用水,鼓励民众在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20世纪末开始,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瑞士以“花园之国”着称,风沙不多,冒烟的工业几乎没有,因此雨水比较干净。各家在使用时,靠小水泵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还可用来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    
如今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一般用户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用这个雨水利用系统基本可以解决。瑞士*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在瑞士的城市建设中,zui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遍及全城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早在17世纪,瑞士就已经出现了结构简单、暴露在道路表面的排水管道,迄今在日内瓦老城仍然能看到这些古老的排水道。从1860年开始,下水道已经被看做是公共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瑞士的城市建设者开始按照当时的需要建造地下排水系统。瑞士今天的地下排水系统则主要修建于二战后。当时,瑞士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诞生了很多卫星城市。在这一时期,瑞士制定了水使用和水处理法律,并开始落实下水管道系统建设规划。    
在瑞士,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是通过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的。早在140年前,苏黎世就建立了污水净化设施。生活污水通过单独的管道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未经收集的雨水则通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流入湖水或其他自然水体。污水和雨水流入不同的管道,含有大量油污的厨房污水就不会流入雨水管道并堵塞管道,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大规模降水时造成的城市洪涝现象。由于瑞士城市里下水口密布,排水管道设置合理,污水处理系统遍布全城,再加上一些古老的下水道至今仍能发挥作用,因此瑞士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可以应对排水的需要,城市里很少发生洪涝现象。    
罗马:2500前的下水道仍在使用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zui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墨西哥城:花3100万美元改造下水道    
2009年4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第二阶段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完工。使用了技术的这一工程共花费3100万美元,预计可以使用50年以上。墨西哥城排水系统管道从1975年便开始使用,由于年久失修,该市曾频繁发生水淹道路的情况。    
中国青岛:青岛排水,中国制造   
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青岛就完成了一场震撼全国的强大改造:1953年青岛大港纬路明沟改造。这个长六百米宽七米的臭水沟,就是德国排水系统的造孽后果,虐了青岛人几十年,这下不但被一口气填平,更*参考德国技术,把明沟改成了暗渠。旧址之上,还建成了街心花园。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和各大城市一样,青岛也在扩张,可与好些城市不一样的是,青岛的城市扩容,每一个步骤,都是排水系统先行。排污排水管道铺好了,其他才跟进。生活在青岛的好些朋友都知道,这事多常见。但放在其他城市里,这事多难得。拿一个数据,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就有排水管道596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据拿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大半一线城市。发展到今天,青岛的排水管道总长,早已超过了三千公里。当年德国世界的排水系统,放在其中,只是九牛一毛。以《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的规定,青岛排水系统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值得一提的是“排水重现期”(水利学术语,指的是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国家标准半年到三年,青岛标准高达三到五年,好些关键干道的暗渠,竟是十到二十年。也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青岛的排水系统,才真正在每一年的暴雨风潮中,任你暴雨倾盆,我自巍然不动。这样的场面,与其说沾了德国的光,不如说青岛真正学习了德国人的排水理念,以沉稳扎实的努力,证明了中国突飞猛进的大城市,一样可以挺过暴雨的考验。这个被很多人嘲笑为“沾光”的事件,其实是中国城市建设结结实实的骄傲。

 

青岛清永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重庆中路878号
邮箱:116632670@qq.com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