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士透露,《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俗称“土十条”)预计将在近期正式推出。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透露,“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陈吉宁表示,“土十条”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
“土十条”作为行业纲领性的文件,有助于加快行业规模化发展。目前,由于土壤污染修复工艺较复杂,并且土壤污染不易确定污染源、没有明确的修复标准等原因,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土壤修复市场也一直依靠专项资金带动。此次“土十条”的出台,有助于促进土壤修复模式尽快形成,明确污染标准以及阶段性目标,从源头监控污染。其次,“土十条”的出台将助力未来行业盈利模式的形成,有望促进公司尝试新的治理模式,真正带动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来自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那么,土壤污染治理未来的市场空间可以有多大?我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污染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测算土壤修复“十三五”内市场空间在1100亿-5900亿之间,2017年至2020年市场产值CAGR可达80%-200%,其中中性情景下市场空间约3400亿,远期*治理的市场空间巨大,达到7.4万亿元。“十三五”规划纲要100项重大工程提出修复1000万亩耕地、进行5000万亩耕地风险筛查目标,以5万元/亩修复成本计算,预计修复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后期盈利模式有望补齐。
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缺乏的投入机制,资金来源不明是目前土壤修复难以大范围铺开的首要障碍。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中,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公开数据显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6年预算数为90.89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53.89亿元,增长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