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拿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当前,应结合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浓度低、形成机理复杂、多数可降解可利用等特征,运用系统学的方法,从源头控制、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布局、农耕技术推广、防治设施建设等入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来抓。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是基础,必须着眼于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当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扶贫,多数深度贫困村的生态环境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在实施产业扶贫时,应尤其重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工程来抓。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生态环境zui脆弱的地区之一。三峡库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利用强度大,化肥农药施用量也较大,山地多,水网密集,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仅关系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发展全局。因此,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住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必须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长江水体的影响作为主攻方向,突出“防”和“用”两个重点。“防”,重点在于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控,充分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综合农耕措施,从源头控制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用”,重点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可降解的农业废弃物,就地转化为有机肥还田,作为培育和改善土壤有机质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的工程来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和提供安全农产品息息相关,是重要抓手和助推剂。因此,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进行。当前,要从农村环保设施投入少、设施不完善、收运处理系统不健全等导致农村脏乱差的主要短板入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加强农村白色垃圾收集处理,推动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向农村延伸,尽快形成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收回体系;按照“谁生产、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落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包装瓶(袋)回收的主体责任;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对有机废弃物实现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对无机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切实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要加快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补足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确保建成的设施持续运行,长期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要创造生态农产品的良好生产环境。要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下大力气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同时结合农业农村实际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切实提升农产品生产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餐桌安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