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次从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宣布我国将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群。”《规划》把长三角城市群定义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强调要发挥上海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早在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就强调,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应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协同发展,要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一体化发展。上海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近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长三角区域协作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目前范围已从苏浙沪两省一市扩展到苏浙沪皖三省一市,长三角城市群也从早期的16个城市扩展到26个。上海将和苏浙皖三省一起,着力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持续深化推进区域协作,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共同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据悉,结合《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上海已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作了充分体现和衔接,注重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规划》落地。今年6月20日,上海市*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抓住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机遇,加快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此时距《规划》发布只有短短十多天,被视为上海对《规划》的快速响应。
上海虹桥商务区地处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交汇点位置,坐高铁45分钟可到杭州,67分钟可到南京,聚集了长三角zui密集交通网的枢纽,将是未来驱动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虹桥商务区的“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核心功能,将整合长三角区域产业、要素与经济资源,形成高层次的集信息发布、中间品贸易、现代支付、会展物流、订单管理、信用保障、定价机制和制度支持于一体的现代化贸易服务中心,助力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今年4月1日起,长三角实施zui严船舶减排令。持续推动港口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一直是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协调推进的重点工作。倘若长三角不携手联防联控,受大气污染祸害的将是整个长三角。这是合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建绿色长三角的内在动力。早在2014年1月初,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上海市牵头,三省一市共同制定了《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重点推进协作和联合行动。目前,三省一市已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14万余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余辆。今年1至4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PM2.5浓度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9%、2.8%和8.8%。
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专题合作组为工作抓手,按照精干的原则,共设立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务、产业、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个重点合作专题,并将视合作任务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深化。此外,长三角还有丰富的区域合作载体和窗口。2012年,在上海市的倡议下,长三角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基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研究解决长三角合作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主要“瓶颈”。4年来共支持研究项目83个,为长三角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2015年10月,全国*区域性合作的*“中国长三角”门户开通运行,长三角合作成果有了展示窗口。支撑这一切的是“长三角各城市要有全局观念,创造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规划》的亮点是“一核五圈四带”,“一核”是“点”,解决资源与要素的聚集与辐射问题;“五圈”是“面”,解决城市与人口的布局问题;“四带”是“线”,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上海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建设zui重要的核心是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城市群发展历经布局合作、要素合作和制度合作3个阶段,长三角城市群较之国内其他城市群,zui大的优势是走到了制度合作阶段,“没有有力的合作协调机制,就没有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
近日,上海提出力争“十三五”基本建成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快与苏浙皖三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夯实一体化发展基础,除了不断深化与沿江港口合作,还大力推进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港航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扎实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长江沿线10余家交易机构已成为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会员单位,沿江船舶交易量占全国的70%。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努力发挥好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带动作用,这是上海对自己的要求。
按国家统一部署,聚焦《规划》对上海的定位和明确要求,上海已筹划好了重点要做的事:
一是共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合作水平。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城市在重点领域的合作,以共建长三角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联防联控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造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完善跨界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加强大气、水环境等重点领域联合防治。
二是着力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等目标,上海将着力增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等综合功能,提高服务全国、服务长三角城市群的能力。
三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对空间、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的统筹,牢牢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4条底线,推动城市空间格局向“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补齐短板、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超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