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环境污染损失正集中显现。由于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理念,环保产业大有前途,理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容量普遍超载,COD超过1.6倍,约三分之一的河段超标,氨氮超标5.6倍,目前亟需削减污染存量,严控增量,抓区域性和行业性减排,加强区域与流域统筹治理。而环保产业基础不足,现在大量的国家和社会资本寻找投资出路;
2.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产业需求,环境保护战略地位提升,红利效应开始出现;
3.经济转型开始进行,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下降的新常态开始出现;
4.污染集中处理和第三方治理,改善区域生态,是改革的重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建立环境质量目标指标、环境保护公众健康指标、生态保护目标指标、总量控制目标指标等多个方面的目标,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依靠会越来越明显。环境保护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了。“十三五”时期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环保科技创新和企业加强主体责任三个方面来重点解决。其中,环保产业和环保投资至关重要。目前和今后,环境保护实体产业和环境金融相结合才有前途。实际上,目前已经结合得很紧密。2008年以来,国家和社会的环保投入大幅增加,2012年,我国环保投入总额占GDP比例1.5%,2015年环保投资大约占GDP的3.5-4%。全国目前大大小小有环保企业3.5万家左右,行业面临大洗牌。2015年是新环保法实施元年,环保领域为此迎来新一轮并购潮。
“十三五”环保产业有哪些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
2015年1月,环保部编制完成《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提出环保“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与形势、目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和项目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环境保护部已起草完成了“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提出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同控制,实施分区域、分行业差别化总量控制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浓度、速率、总量的时空精细化减排管理的总体思路。其中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的主要污染物和削减比例等内容,已作为“十三五”环保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建设的内容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留现有4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三五”环保规划有望将更多的污染物纳入国家约束性减排指标。同时,还将选择1-2个流域开展总氮、总磷总量控制试点。2015年7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介绍,除继续对4种常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外,还将新增工业烟粉尘、VOCs、总氮、总磷等4种污染物。
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吴晓青在2015年度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座谈会上透露,环保部门今后着力推进以下工作:主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十条”,组织编制、出台“水十条”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抓紧修改完善“土十条”;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深入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我们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成为下半年环保板块的催化剂,预计在固废、大气和土壤治理上将有所加码。
“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风险?
1.机遇
随着我国“十三五”的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迎来新的契机,环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融资模式更加丰富,目前我国采取PPP*融资模式中就有近三成与环保产业相关,在新的环保机遇下,企业将迎来创新与改进。当前,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主要体现在立法和执法方面,未来环保执法将会更加强势,为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空间。
随着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深入,环保产业整体升级势在必行,环保效率和效果将大大提升,能够有效引导公众环保意识落地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现,环保产业在以往B2G和B2B的强属性下,B2C的趋势加强,能够大幅降低环保治污成本的新技术和产品将不断出现。环保产业整体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
“十三五”时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为环境保护带来政策红利和法治红利。中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红利将得到充分释放。总的来讲,“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环境保护大有可为的关键战略决胜期。
2.风险
面对机遇,一些人和企业过于乐观。有业内专家预计,“十三五”时期,三大领域的投资需求将达到17万亿元。现实是,中国的经济目前很不景气,*资金缺乏,普通大众收入不高,难以持续买单(很多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被闲置或时开时停,就说明这一点),PPP等模式因为缺乏政策吸引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广泛植根中国。
目前,全国环境保护企业大约3.5万家,但是能够充分融资的不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也不多。目前仅有一些上市企业和企业,能够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获得大的投资,中小环保企业因为产品和服务低端,获利能力小,很难获得银行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很多环保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靠关系而不是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来获得市场。除了极少数上市公司和企业外,民营企业的竞争劣势整体很明显。
目前,环境保护产业的政策指向性明显,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机制,内资企业缺乏长远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环保的保值增值状况、产业利润不明显,资本与技术联动的基础薄弱。从环境融资角度而言,光靠国家投入无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吸引多方参与。社会资本的介入是环境保护产业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如果国内的环境融资成本还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环保企业的生存压力会更大,国外环保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将“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作为支柱型产业,可能过高估计了节能环保产业的贡献。“十三五”时期,城镇农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可以拉动很大的投资,促进GDP的增长。但不存在指数性爆发的可能,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环保产业就会在“十三五”中后期就进入稳态了。环保产业是一项政策支持性产业、战略性产业而不是支柱型产业,中国的环境保护产业还处在发展阶段,目前很难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