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未来工作的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环保部*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环保政策文件,为农村水务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2014年政策持续加码,水利部表示,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将保持较多增加,水利部将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
住建部日前发布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513座,651个设市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9.1%。尚有位于黑龙江和西藏的6个城市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再成业界关注焦点。
随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速,农村给排水市场日渐成为环保领域又一新的“掘金地”。如何面对千亿的潜在市场,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答案是,农村给排水进入良性循环需要顶层设计。
农村给排水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厘清各利益关联方的交易结构,考虑他们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以及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包括中央、省、市、县、镇多级*、村委会、村民和运营服务商等多方面关系。很多地方*在建设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时,只考虑了前期建设费用和设备,并没有考虑后期的运行费用,导致多数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投产即停产”的局面。农村给排水不是简单的技术和工程问题,而是需要细化和优化现有的政策体系,厘清各方面关系,这样技术才能有体制的依托。
作为污水处理的又一个“蓝海”,农村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可观。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1/3的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50万元计算,则共需投入资金1000亿元,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潜力巨大,提前布局的企业必然会优先受益。农村水务市场跑马圈地的局势已经开启,许多水务企业也早已加入到布局行列中。
从企业对农村水处理市场的布局来看,技术、商业模式的选择以及运营管理是企业普遍关注和投入的重点。相对于技术来讲,目前,商业模式不清晰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主要瓶颈。为更好的分析行业动态,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