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每年约产生建筑垃圾4亿吨,占垃圾总量的30%—40%,但利用率却不到3%。这些垃圾被倾倒或简单填埋在城市周边,造成“围城”现象。业内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基本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基本没有分类收集,也缺少专业的回收处理机构,建筑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较落后,*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不大。随之而来的危害是,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增加新的建设用地地基处理成本。
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环保专家认为,治理建筑垃圾污染,必须建立有效的环境治理和监管体制,建立治理建筑垃圾排放新体系,推广新型建筑体系和预制化、装配式工业建筑;运用经济杠杆,对建筑垃圾排量大的企业征费,对新兴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进行鼓励或奖励,推动建筑工业化转型;推进资源均衡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落实减量化、资源化目标;推广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节能减排建筑体系,促进钢结构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课题。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变为再生资源。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努力,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这些国家,建筑垃圾是一种资源,造就了一个新兴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高达95%甚至100%。
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与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处理利用结合起来,可形成综合处理利用体系:将建筑淤泥利用、建筑废弃木材利用、建筑废玻璃利用等列入利用方案;运用新技术制造免烧青砖、红砖等各类工艺砖制品,解决工艺砖制品的供求缺口;建立混凝建材骨料搅拌站和引进其他新型建筑机械设备,同时在工程中运用一系列新措施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例如PM2.5问题。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对*而言,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支持力度,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要给予一定程度的保障;对设备生产企业而言,设备安全作业是*位的,更大程度满足建筑垃圾破碎在节能方面的需求也至关重要。
随着*政策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国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其潜在的市场前景,相继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郑州一帆机械公司在该项目中的研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生产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每天处理建筑垃圾达1000吨左右,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一半全部由附近的制砖企业作为免烧砖材料,其余的混凝土骨料作为市政道路水稳层材料,售价比其他的常规的建筑材料便宜,颇受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