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解决市场化应用瓶颈 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解决市场化应用瓶颈 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2-12-16  |  点击率:1602

一年之前,3D打印概念的风潮在资本市场上蔚然成风,这项打破传统工业模式的前沿技术被看作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在为数不多的国内3D打印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2013年收入过亿元。事实上,3D打印面临的尴尬反映智能装备行业的现状。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是从五大方向重点突破,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与传统制造工业zui为息息相关的领域。按照规划,到2015年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从智能装备制造行业来看,这一销售产值目标完成的难度很大。
随着人工成本攀升,以及工艺和产能的要求提升,国内企业对智能装备技术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人力正在超越原材料成为zui大的成本支出,如果不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走智能化发展道路,行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在用工荒的冲击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部分企业曾经探索以“机器人替代工人”,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不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7%的企业认为开发智能制造能力对它们非常重要,但其中有49%的企业反馈他们还尚未开始使用智能设备。在这些尚未使用智能设备的企业中,过半数认为目前企业自身的设备及人力已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因此不需要进行智能化升级。从智能装备应用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我国制造业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智能制造的需求。中国制造业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与产品依赖进口,国内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对的智能装备需求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而长期以来,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形成成本洼地,企业使用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动力不足。
解决市场化应用瓶颈是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扩大了需求规模,才会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鼓励装备制造业兼并重组,“小而散”一直是导致产能过剩和低水平竞争的痼疾,当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不断集中之后,企业会更有动力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更高的装备。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构成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鼓励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将有利于智能装备的商业化,进而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此外,智能装备技术突破需要内外兼治。智能装备目前的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市场多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厂商**率低,要想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zui重要一点在于技术的突破。专家指出,国内企业收购外资企业和开展收购可以有效减少产业突破时间,缩短国内装备制造业技术与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