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的污染物是PM2.5。它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日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声称,直径小于等于0.5微米的颗粒物(PM0.5)约占空气数量浓度的90%,很可能在肺泡里扩散、沉积,进入心血管系统引起疾病,甚至干扰人体神经系统的平衡。该实验课题组测量分析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对人的影响,结果显示,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0.5)与居民健康危害关系zui为显著,而PM2.5中粒径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则没有显著关联。
实验室课题组研究人员认为,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炭颗粒物,以及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都是PM0.5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香烟的的烟气颗粒物基本粒径绝大部分都小于0.5微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比PM2.5对人体的危害更严重。在中国,肺癌发生的首要因素还是吸烟。PM0.5“杀伤力”盖过PM2.5引发“一言激起千层浪”。业内环保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做好PM10和PM2.5的监测、整治工作,PM1和PM0.5等颗粒物单独监测还不现实。
面对细颗粒物,一些市民绞尽脑汁,服用鱼油,多吃血旺,用空气净化器,佩戴口罩等。zui有效的方式还是远离污染,减少曝露。对于佩戴口罩,本身心血系统就不太好的老年人,也许就不适合佩戴口罩。
要防范污染,目前zui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尽量减少污染严重时曝露在室外,空气不好时减少出门。室内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吸烟产生的烟气,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