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上风电产业链进入调整期 “下半场”趋向平价上网

海上风电产业链进入调整期 “下半场”趋向平价上网

更新时间:2018-07-30  |  点击率:1906

当前各能源品类电力装机已现过剩之忧,从不堪重负的补贴压力和密集出台的政策风向看,补贴红利期已进入尾声。但被限制的陆上风电相比,从2016年开始,海上风电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数据,仅在2017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307台,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19万千瓦,同比增长98%。随着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共同推动,我国已具备规模开发的条件和基础,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
在东部和南部,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天然优势。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另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调查数据,我国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70米以上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相比陆上风电,作为新兴清洁能源的海上风电一方面不需要长距离输送,适合大规模开发;另一方面,在基本相同的地理位置上,海上风电的利用小时数较陆上风电高出20%—70%。
海上风电对电网更加友好。*,近年来限制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大掣肘就是消纳难,与远在“三北”地区的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由于紧邻我国电力负荷中心,消纳前景非常广阔。而这不仅满足了沿海负荷中心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在当地的能源结构调整中,海上风电也正逐步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紧挨沿海负荷中心,自然成为沿海各省获取清洁能源的有力渠道。
按照国家风电“十三五”规划,2020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据不*统计,截至2018年年初,各地规划的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一亿千瓦,这也意味着远远超过《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达到1500万千瓦的目标。其中沿海省份也不甘落后,江苏、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区的海上风电的开发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与此同时,一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陆续建成,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凭借技术先导性强、经济体量大和产业关联度大的特点,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新竞技场,还可改善当地能源结构、拉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直至带动我国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而在经历“十二五”的谨慎探索,“十三五”被认为是海上风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期间,技术创新、成本管控和产业协同已经成为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下降的主要方式。
长远来看,电价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家提出陆上风电在2020年要实现平价上网,海上风电要争取在‘十四五’之前实现平价上网。也就是在2018至2019年,风电可实现从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这一目标,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具体在进入2018年之后,海上风电被能源市场看好,大有乘势崛起,赶超其他清洁能源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