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的选择
1、材质要求
直接接触药品设备多选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316L材质,不接触药品的重要部位选用304不锈钢。非金属材料多采用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橡胶密封材料多采用天然橡胶、硅橡胶等化学特性比较稳定的材料。凡与药物直接接触的设备、容器、工具、器具应不与药物反应、不释放微粒、不吸附药物,内表面平整光滑*及砂眼,易清洗、消毒或灭菌,设备消毒或灭菌后不变形、不变质;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及易脱落纤维的过滤器材,过滤器材质不得吸附药液中的组分或向溶液释放异物而影响药品质量;设备所用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2、生产要求
设备选择要考虑其性能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各项工艺参数的要求。设备大生产能力应大于设计工艺要求,避免设备长期在大能力负荷下运行。设备的工作精度应高于工艺精度要求,对产品质量参数范围留有调节余量。设备结构设计应尽可能简单,以便于操作和维修。操作人员活动距离尽量缩短,活动空间适当,不易发生操作错误;有足够的维修空间拆装零部件,易损零件应便于拆装,有逻辑关系的传动系统零位有明确标记;模具更换和需清洗的部件,应易拆、易装、耐磨损并且定位准确,零件上和安装部位有清晰可见的零件号和定位标记,以保证零件安装正确,避免错位。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识。
3、安全与卫生要求
生产中发尘量大的设备,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设备,应设计或选用自身除尘能力强、密封性能好的设备,必要时局部加设防尘、捕尘装置设施。对产生粉尘、易燃挥发性气雾的设备环境需充分考虑设计防爆、防静电装置。生产尾气除尘后排空,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灌的装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备、管道需有安全卸压装置、防腐防泄面装置。防爆防静电装置、困境通讯装置、紧急故障切断功能,用于加工处理活生物体的生产设备应便于清洁和去除污染,能耐受熏蒸清毒。天菌柜宜采用双扉式,并具有对温度、压力、蒸汽自动监控、记录的装置。其容积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二、设备的安装
药品生产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和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预防、减少污染(交叉污染)和差错。
1、设备的安装布局要与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级别相适应,并且做到安装整齐、流畅、有效。
2、同一台设备的安装如穿越不同的洁净区域,两区域间则应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并根据穿越部位的功能与运转方式进行保护、隔离、分段分级单独处理。
3、与设备连接的管道要做到排列整齐、牢固,标识正确、鲜明,并指明内容物和流向,预防差错。
4、需要包装的设备或管道,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物质脱落的现象出现,可采取以合适材料再包装的方式使其得到保证。
5、设备的安装要考虑到清洁、消毒、灭菌的可操作性与效果,如合适的位置、相应的配套设施等。
6、设备的安装应从方便操作和安全保护方面考虑,保持控制部分与设备的适当距离,有利于工艺执行和生产过程的调节与控制,预防差错。
7、设备的安装应考虑维修和保养的方式与位置入设备之间、设备与墙面之间、设备与地面之间、设备与顶面之间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8、设备的安装还应考虑相关的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专业要求,并予遵府。
三、设备的除尘和防污染措施
药品生产过程中,发尘量大的称量、粉碎、过筛、压片、充填、原料药干燥等岗位,若不能做到全封闭操作,要设计必要的捕尘、除尘装置,还应考虑设计缓冲室/(气锁间),以避免对邻室或共用走道产生污染。尤其是固体物料,产生的粉尘会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因此,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这种污染。
1、尽量使用密闭式固体加料系统,在不打开反应罐的情况下加料,通常适合用于原料药的干燥及包装生产、不同制剂的配料过程。
2、在配料称量区,根据称量物料的暴露等级设置专门的称量间。在向下的层流装置中进行配料称量或使用手套箱等,以控制粉尘扩散。
3、磨粉经常是开放性操作,粉尘很大。对高活性物料的磨粉,可在层流罩下或隔离器内进行,以降低产品暴露和员工接触的风险,并可以降低对外周房间区域的污染。
4、制粒操作是发尘量较大的过程,操作时尽量保持密闭,同时房间应保持相对负压。
5、固体制剂在干燥完毕后,如果是手工从干燥床的卸料口中转移物料,操作者容易接触大量粉尘。流化床采用真空卸料,保证操作过程中无粉尘暴露。配备在线清洗功能,保证清洁过程中操作者不会接触大量粉尘。
6、粉料以不同的方式加人到压片机和胶囊机上,压片机和胶囊机的填充区会有集雾的药品粉尘,设备内应配有除尘器,设备操作时开启除尘器,以除去机器上积累的药粉。
四、设备的使用
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先接受岗位培训,然后才能正确使用设备,使用时应及时填写记录,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清洁,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
1、设备的使用
针对设备的功能、关键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过程、清洁方法及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在实际操作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正常操作设备过程中,依据设备标准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清洗和维护。
2、设备状态标识
药品生产中,不同功能的设备所处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性能完好正在运行的设备,也有待修停止运转的设备,需要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准确表明设备的性能及状态,可避免生产人员的错误操作。常见的状态标识如下。
生产中、运行中:表示设备正在进行生产操作,状态卡应注明产品名称及批号。
待清洁:表示性能完好尚未清洁的设备,如更换产品、批号,或产品连续生产至规定时间需要清洗,或设备维修、试机后尚未清洁时使用的标识。
已清洁:表示性能完好已清洁合格的设备,可以进行生产活动,标识应写明清洁日期,如超过有效期,需重新进行清洁。
待修:表示设备出现故障,尚未修理的设备,不能启动使用。
维修中:表示设备正在维修状态下。维修结束后,生产设备状态为“待清洁”,维修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应的生产人员及时进行清洁,使该设备及时恢复到“已清洁”状态。
试机:表示设备正在进行生产设备或物料的调试,试机结束后,生产设备状态为“待清洁”。生产人员应及时进行清洁,使该设备及时恢复到“已清洁”状态。
停用、备用:表示因更换品种或因技术原因一定时间内不需要使用的设备,如长期不用,可移出生产区。
状态标识应挂在明显的位置,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别,如“生产中”“运行中”“已清洁”使用绿色;“待清洁”“待修”“维修中”“试机”使用黄色;“停用”“备用”使用红色。生产设备状态标识卡更换后即由操作人员销毁处理,不进行存档。
五、设备的清洁
1、清洁要求
当更换生产品种或同一品种更换批号时,一定时间内生产结束时,或新设备在安装、调试结束后,需进行设备清洗。设备清洁过程:确定需清洁的污染物性质和类型一清除所有前一批次残留的标识、印记一预冲洗一清洗剂清洗一冲洗、消毒一干燥一记录一正确存储和使用。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清洁操作规程,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等。清洁操作规程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如需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及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长间隔时限。维修工作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或灭菌。
2、清洁工具
清洁设备使用的容器和工具应不脱落纤维和微粒,可以洗涤、消毒和干燥;不同洁净级别的工具同洁净级别的工具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不可混放、混用;特殊药品生产区的清洁工具应单独存放;清洁工具应能防潮、防腐、不易滋生微生物,不可使用竹、木质、铁质、含棉等材料。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防止设备清洁后被污染。
3、清洁方法
可选择热水、蒸汽和清洁剂等,配制好的清洁剂使用期限为24小时,清洁剂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后,需用清水擦拭或冲洗,残留物不得对后续生产使用造成污染;普通设备可用高压水流冲洗内外表面;蒸汽适用于设备不做拆卸的在线清洗。如使用消毒剂,应选择两种以上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消毒剂应无毒且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不产生污染。
六、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产生材料性能与强度的变化,加工精度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故障,带来安全隐患。设备维护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为设备可以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证。设备的维护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是进行日常的检查和后续的跟踪过程,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或存在隐患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就是故障维修。企业的设备维护或使用人员应定期对设备与工具进行维护保养,防止设备故障或污染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应对主要设备制订预防性维修计划及维修操作规程,规定维修项目和维修规次,由专人或部门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并做记录,记录按GMP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和存档。